《我的五行传承之路》一书是诺娜·弗兰格林(Nora Franglen)老师对自己几十年践行五行针灸的回顾。
本书由杨露晨翻译,中文版已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其内容会继续在五行针灸学会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纸质书籍购买渠道请见文末。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观涛老师读后感言:此书无论著者还是译者,都将一个绚丽的精神世界展现给我们,读之,进入了《浮士德》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真美呀,请停留一下!
把五行赶出舒适区(上)
我们知道每一行皆对应一种特殊的情志,与五行对应之情志共有五种。我们的整个情感生活都可以用怒、喜、同情、悲、恐这五个简单的词语来涵盖。
不同的针灸流派对“五志”的描述亦存在不同。例如:土之同情亦被描述为“思”,尽管我一直不太明白“思”为何是一种情志。但是,它们都是在尽量用最综合性的方式去概括专属每一行的基本情志特点。
“五志”的确足以涵盖人类的所有情感,我每天的临床实践和对人类行为的观察都反复证实着这一点,总让我为之惊叹。
不过,正如它们所属之五行,每一种情志都会被其他情志所影响,因此,每个人的情感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以木行人为例,其情志从不会表现为单纯的“怒”,因为它会受到体内其它行的影响而带上其它情感色彩。
从这种程度上讲,五行的所有感官表达都无法像传统表述的那样单纯。比如,水的蓝色总会带有其他行的色彩,而土的唱音也总会受到其他声音的影响,如此,便赋予每个人独特的颜色或音质,让每个人成为独具特色、独一无二的个体。
由于每一行都与某一特殊情感紧密关联,这一行的人便会与它形成某种特殊关系,当他们处于这一独特生活情境下时会感觉更为自在,因为比起其他行的情感领域,他们对其更加熟悉。
因此,作为治疗师,我们需要让自己学会熟悉病人面对生活时的各种情感态度,尽管每一种对我们而言或许都有点陌生。
“除了你和我,这世上的人都有点奇怪,甚至你也有点儿。”
不管我们宣称自己对他人有多宽容,只要他人的行为与我们稍有不同,大多数人仍会加以评判。我们也许会尽量避免如此,但这种不同永远会对我们造成困扰。如能正确待之,实际上正是这种“怪异”告诉我们对方的五行与我们不同。
然后,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这些不同于我们的五行。试着去关注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的是什么,便常常能成为指向另一行的有效线索。我们不应为这种不熟悉所扰,反当迎接它——正是这种不同,教会我们去了解其他行。
当我们习惯利用这些线索去追踪不同的五行时会发现,随着对每一行行为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会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准确判断五行的方法,越来越快地认识到引发这一切的是哪一行。
我们会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与五行相关的所有情志。因此,回想自身产生这些情感时的情景,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不同情感之间的差异。
我相信,生活中我们都曾不同程度地陷入恐惧(水),
渴望他人对我们的经历给予理解(土),
被他人激怒(木),
希望与他人分享我们的快乐(火),
或回归自己的内心以面对某种失去(金)。
无论我们的主导一行是什么,不同情况下,每一行遭受不同压力时,我们都会表达出相应的每一种情感。因此,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受过这些不同的情感。
如果将这种理解延伸至病人,当我们感受到了某一行病人的主导情志,这会在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感觉自己进入了非我们主导一行的那一行中。
要想在这方面获得精准反馈,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然而一旦我们的内心对其他行病人的情感反应拥有更深刻的理解,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我们的工作能力,为诊断五行提供一大助力,并能更恰当地对病人的需求做出回应。
因为每一行都有其所需,我们需要识别这些需求,并给予让其顿感安心的回应。
身处自身主导一行所产生的熟悉氛围中时,我们往往更为自在,于是常常以己度人,以为这也是他人所需,不仅将这种特殊情感氛围扩散四周,还将其他人拉入其中。
因此,我们好似生活在被自身的特定一行所包裹的蚕茧之中,不可避免地,会试图将那些接近我们的人拉进来,因为这是我们熟悉的情感氛围。
作为五行针灸师,有个实验将对我们非常有帮助,即仔细观察自己与他人的互动,看看我们扩散给对方的是一张怎样的情感网络。大家也许会像我一样惊讶地发现,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给予他人的并非是他们想要的。
在一般的社会交往中,这样并无大碍,因为我们都已习惯去适应周围人的需求,即使遇到让人不悦之事,也往往可以成功摆脱。
然而,在诊室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我们不能要求病人去适应那些他们不喜欢的方式,而应利用我们对五行的理解来调整自己,让病人感觉足够舒服,放松做自己。
这与诊室外的世界是相反的,刚开始学着去做时难免觉得陌生,要成功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
那么,如何开始学习这门研究每一行之情感特点的艺术呢?
和往常一样,最好从我们了解的那一部分,即我们自己的主导一行开始,再逐渐延伸至其他每一行的情感领域。
我们也许会以为对自己已有足够了解,无需再深入探究自己的主导一行,然而并非如此,我们对自己的认知也许只是一种自我欺骗。
当我更仔细地观察自己时,才充分认识到别人眼中的我是怎样的,以及我和我的主导一行(火)对他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我们把生活中的太多事视为理所当然,也许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能如此,否则,花费太多时间去解构和分析身边的每一件事,将无法正常生活。
但作为针灸师,我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我们需要对代表着我们与他人互动之特点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保持高度的敏感。
因此,我常会督促自己,尽可能仔细地观察自己与他人在一起时的反应以及对方的回应,我总会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一些与我以为的完全不同。通过看到那些让我惊讶的部分,我对别人如何看待我的主导一行火,以及反过来,我的火又如何应对他人的反应有了更深的认识。
最让我惊讶的部分在于,我观察到在接近他人的过程中,最初的动力总是来源于我。我总是率先采取主动,如果别人想主动,我只会比他更主动。好像我总想尽快跨越那条与他人之间的鸿沟,因为不知为何,与他人的距离总让我感到一丝不安。
我同样会留心观察,病人是对我这种出自本能的快速行动表示欢迎(表明我的方式是恰当的),还是会表现出一丝不舒服?
我意识到,多年的临床经验显然对我影响巨大,让我可以对自己自然流露的热情更加收放自如,代之以各种不同的态度,有时与自然状态下的我只是稍有不同,有时则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我想,我已从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获益良多,让我可以随时调整自己,用我感觉病人喜欢的方式与他们相处。
(待续,把五行赶出舒适区(下)将带来诺娜老师对每一行的总结)
“携手安心”群,由专业医师自愿助力,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系列公益小讲座、提供心理及健康支持,缓解焦灼情绪。大家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建设一个充满爱的世界!2月5日起,群内系列公益小讲座已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