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中国,大家围绕着五行针灸中的“附体”一词进行了诸多讨论,英文中我们称其为“possession”,我想它的中文肯定译出了英文字义中包含的“过分”的味道。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有些无奈的术语,但是,它已在五行针灸的实践中使用已久,因此我不愿就这样弃之不用,而选择另一个不带任何偏向性的词语。但是现在,既然中国人对是否沿用这一词有所犹豫,应该是时候重做考虑,看是否需要另换一个能准确而又恰如其分地描述病人该种状况的词语。
在重新寻找一个合适的替代词之前,首先需要阐明我对病人这一状态的理解。就从我们如何诊断“附体”开始吧!诊断方法实际上非常简单:治疗师近距离直接看向病人的一只眼睛,并观察病人对于这种高度集中的凝视作何反应。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挑衅对方或是表达爱意,我们极少会如此直接地盯着另一个人的眼睛,通常情况下,对双方而言,这样严肃的对视都是令人不适的,所以双方都会尽快回避。作为五行针灸的一种诊断手段,要点在于:病人并没有做出我们所期待的正常反应,而是一直那么直直地看着你的眼睛,且毫无不适之感。一般来说,没有附体的人眼睛马上会动,要么眨眼要么移开视线,这是人在被盯得不自在时所做出的下意识反应。然而有“附体”的人不会有此反应,他的眼睛会一直一眨不眨地盯着治疗师。
这是诊断这一状态唯一,我再重复一遍,唯一、且有效的方法。如果确诊有附体,则需要一套特定的治疗来清除,只要操作得当,就能有效清除“附体”。完整的治疗流程可参看《五行针灸指南》一书。
(译者注:中文读者可参考新版《五行针灸指南》p108-p114。)
我对“附体”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有过很多思考,得出的结论让我认为“附体”这一名称有失确切,且有误导之嫌,尽管这个词在五行针灸中已经使用了很久。我对它的理解大多来源于对病人的观察,尤其是多年前治疗一位年轻女性的经历。她前来求助的原因是不能与他人一起共餐,用餐时只能单独一人。她不知道这种对与他人共餐的恐惧始于何时,也无法想起任何确切的起因。我做完附体治疗的几分钟后,她突然说道:“我6岁的时候,妈妈眼睛瞎了……”当我惊讶地告诉她她从未跟我谈过此事时,她也表示讶异,于是补充道:“他们把我送到姥姥家,我当时以为妈妈死了。从那以后,我就拒绝和别人一起吃饭。”我意识到,治疗开启了一扇通向过去的大门,而这扇门从儿时那一经历起就关闭了。我与许多其他病人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某些过往使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因而无法完全投入生活,而附体的治疗帮助他们把那扇关上的门又重新打开了。
我因此认为附体其实是病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病人在经历了某些巨大的打击后将自己封闭起来,以免继续经历这些无法承受的痛苦。多年前我还在学习五行针灸时,一位老师曾告诉我们,他认为“附体”就是一种更为极端的“强迫症”:病人在经历了某些重大打击或无法承受的痛苦后,还竭力在精神上保持自我控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表面上过着无异于常人的生活,有些人则可能失去控制,出现严重的精神失常,比如精神分裂症。
尽管“附体”这一名称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某种外来力量入侵的结果,我却并不认同。相反,我认为其是病人自发的一种内在机制,以帮助他们去面对那个无以应对的极端困难处境。这就像他们在自己面前立起了一道保护性的玻璃屏障以躲避整个世界,而其他人通常看不到这层屏障。对我那位年轻的女性病人而言,除了不能与人一起吃饭,她表面上一直过着正常的生活。因此,“附体”应被视为人在遭遇不堪忍受之内心疼痛时所采取的逃避方式。
“附体”一词,也会应用于一些有宗教或神秘主义倾向的场合,为了与其划清界限,另觅它词来替代,并非易事。考虑再三,目前唯一能想到的只有“内七龙”一词。这是在驱除“附体”时所用的七个穴位的名称。记得多年前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将这七个穴位看做七条驱赶恶魔的龙,个人非常喜爱这个画面。但这与以上提到的“附体”一词的意思有几分类似,仍有外力侵入、被外力控制的含义。然而,这里的恶魔之意,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魔”,即由人自身原因所致,而非外力入侵所致。
五行针灸以极简的治疗却能达到极深的效果,帮助那些因生活之重压而失落的病人破除掉自我封闭的内在屏障,从而恢复健康。每想到这一点就让我心生暖意。召唤正义之龙,以讨伐企图控制病人生活的心魔,这样的画面在我看来异常慰藉人心。
如果我或者哪位朋友想到了一个更好的词语可以符合中国人的要求,我会再发博客通告大家。
(补注:这篇文章发出一段时间后,龙梅老师建议将"附体"一词改为"内障",经与诺娜老师和刘力红老师确认,"内障"一词已正式启用。详情请点击阅读:龙梅:从“附体”到“内障”)